一场历时四年的诉讼,让深圳厨师王章(化名)的人生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转折。从最初被判强奸罪获刑十个月,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改判无罪,这背后牵扯出的不仅是一段复杂的人际关系,更暴露出司法认定中证据链审查的严谨与复杂。
据8月7日的报道称,2021年,彼时的王章在深圳一家店铺做厨师,与陈辉(化名)是朋友。这年的6月23日,陈辉将自己的女友燕子介绍给王章认识,几人互加微信后,王章顺势介绍燕子到自己任职的店铺做服务员。当年的7月13日,燕子正式入职,谁也没想到,这份由朋友介绍的工作,会在不久后掀起轩然大波。
入职后的一周内,燕子与王章先后发生了两次性关系。直到7月23日凌晨,王章来到燕子住处,试图再次发生关系时遭到拒绝,随后便离开了燕子的住处。事后,燕子在床头发现了王章带来的避孕套,她便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男友陈辉和朋友田军(化名)。当天,陈辉和田军便找到王章所在的烧烤店协商,但没能得到王章的回应。之后,田军以燕子受到骚扰为由报警,警方最初以“强制猥亵罪”立案,报捕时却将罪名定性为“强奸罪”。
2021年11月,法院一审认定王章构成强奸罪,考虑到其系初犯且属犯罪未遂,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。王章不服判决提起上诉,2022年3月,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。但案件的关键细节,在庭审中逐渐浮出水面。一审时燕子曾坦言,此前之所以隐瞒与王章的两次性关系,是因为担心男友陈辉知道后影响两人感情,案发后她本不想报警,希望私下解决。
这些细节为案件的再审埋下了伏笔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时发现,能够直接证明王章实施暴力强奸未遂的证据,仅有燕子的个人陈述。而微信聊天记录、证人证言等其他证据,只能证实案发当晚王章擅自进入燕子房间,想再次发生关系被拒,并不能印证王章存在强奸故意或使用了暴力手段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案发时田军只是燕子的普通朋友,却在陈辉的指使下冒充燕子的“表哥”向王章索赔,索赔未果后报警,而燕子对此全程配合,向公安机关谎称田军是其“表哥”。不仅如此,燕子最初隐瞒了与王章关系暧昧、曾两次发生关系的事实,后来又改口称前两次是醉酒或被迫,这让其对案发当晚的陈述可信度大打折扣,无法排除夸大其词的可能。
再审法院还注意到,王章离开后,燕子第一时间给陈辉发的微信是“算了,没事了。睡吧”,并无报警意愿。实际报警并非燕子主动,而是陈辉与田军向王章索要钱财未果后,由田军报的警,且报警时并未提及“强奸”,只说是“骚扰”。另有燕子与王章姨妈的聊天记录显示,王章被羁押后,燕子曾要求对方转10万元给自己,否则不撤案,这让案件存在勒索钱财的合理怀疑。
基于这些证据瑕疵,今年7月,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一审、二审判决,王章无罪。
这场跨越四年的官司,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。有网友提出疑问:“前面自愿发生两次关系,第三次就成了强奸?”这样的质疑直指案件中关系的复杂性。更多人关注王章的损失:“从有罪到无罪,四年时间,精神和经济损失太大了,这损失该谁来赔?误工费、律师费等等。”
针对案件中可能存在的诬告行为,网友的态度更为鲜明。“应该立法,对诬告他人致使对方受到伤害和造成经济损失的,要追究法律责任”“诬告成本这么低,难免有人蠢蠢欲动”,类似的声音不在少数。
当然,也有网友从个人行为角度反思:“男人还是要管住自己,把精力放在正事儿上,既挣钱又少惹麻烦。”
这场官司的结局,虽然还给了王章清白,但四年间的波折足以让人深思。司法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相与公正,证据链的完整与严谨是底线,任何一环的缺失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。而案件中暴露的虚假陈述、可能的勒索行为,也提醒着每个人,在人际交往中需坚守诚信,在纠纷处理中应恪守法律边界。毕竟,法律既不会放纵犯罪,也不应容忍诬告,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维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。
原标题:男子被控强奸朋友的女友,被法院判刑,再审改判无罪,网友爆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