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记者暗访采砂淘金 船工称月入百万】一条普通的采砂船,一夜之间就能创造数万元的纯利润,一个月连续作业20天,利润可达110万元!这就是非法采砂背后的暴利现实。2025年9月,记者对长江流域非法采砂活动进行暗访时,一名船工直言不讳地表示:“只要让船转起来,那钱就来了。”他声称月收入可达百万元,并透露非法采砂者“宁愿每周被捉一回,罚10万元了事,只要不扣船就行”。这种猖獗的非法采砂活动不仅严重破坏长江生态环境,还形成了完整的暴利链条,涉及采砂、运输和销售多个环节,甚至与黑恶势力勾结,共同瓜分这份惊人的“水下黄金”。
非法采砂的利润有多惊人?水务执法人员算了一笔账:盗采1吨江砂,盗采船毛利15元,运输船毛利10元,砂场毛利3元。一条大型采砂船一小时至少采砂350吨,通常一晚上偷采10小时,共计3吨。按目前市场均价15元/吨计算,一晚上收入就是5.25万元,刨除油料、人工、机器损耗等成本,一晚上纯利润3万元左右。如果一个月连续“作业”20天,采-运-卖各环节的利润加起来高达上百万元。盗采船的纯利润达60万元,运输环节纯利润约50万元,砂场纯利润14万元。这还不算砂场通过劣砂优砂“勾兑”后额外增加的15万至20万元利润。
面对如此暴利,非法采砂者根本不把罚款放在眼里。黄冈市水务执法人员曾透露,有黄冈“吸砂王”老板公然宣称:宁愿每周被捉一回,罚10万元了事,只要不扣船就行。市水务局河道堤防和采砂处处长廖盛华介绍,对非法采砂的相关处罚,依据的是2002年出台的《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》,其中规定,情节严重者,予以10万-30万元罚款,拆除采砂机具。与一夜数万的利润相比,这样的处罚力度显然不足以形成威慑。执法人员感叹:“如果说贩毒的‘投入产出比’是1∶10,那采砂就是1∶5,非法采砂行为至多是行政违法,不构成刑事犯罪,涉案金额再大,组织实施者也不会坐牢,违法成本比贩毒低得多。”
非法采砂往往不是单兵作战,而是组织严密,行动迅速。“从望风、盯梢的马仔到船老大,垂直管理,纪律严明,一旦事发,一呼百应”。记者夜访洪泽湖多个采砂水域发现,一旦有快艇接近采砂地盘,立刻就有黄牛放出的小艇追踪查看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黄牛盘踞在洪泽湖的各地方水域,一旦有外地船只进入采砂,首先要向他们收取所谓的保护费,费用的标准是每吨黄沙提成5元。一条船正常生产每天2000吨,1万块钱要交给黄牛。如果是20条船就是20万,一年在400~万元。这种保护费机制为非法采砂提供了“安全保障”,黄牛会主动向自己地盘内的非法打砂船提供情报信息,有关部门何时采取突击行动,他们非常清楚。
暴利当前,执法成本高,风险系数也日益加大。非法采砂者中有不少亡命之徒,甚至暴力抗法。长航公安局武汉分局治安支队的程警官回忆,一次他们带着6支微型冲锋枪,到长江水域黄冈段执法。一位成员冲到驾驶室时,被对方十几号人团团逼住,脱不开身,情势紧急。负责接应的人员获得许可后,不得不朝天鸣枪示警,盗采人员这才作鸟兽散。去年7月,更有一执法人员登船拦截时,一名船员扑上来把他拼命往江里推。这名执法人员猝不及防,一下失去重心,右脚悬在江面上。“还好手快,一下子抓住了旁边的一根缆绳!”
无限掠夺式地开采江砂,将会破坏长江的生态环境,且永不可逆。采沙行业专家指出,不管是海里还是河道里挖沙,都会形成深坑等,给下水游泳及赶海、捕鱼者埋下安全隐患。采沙船乱停、乱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通航环境,严重威胁夜间通航安全,是船舶搁浅事故的诱因。更严重的是,由于挖沙船大多来自地下船厂,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检验,更没有取得船舶安全许可证等证件,而许多采沙者是盗采,大多选择在晚上作业,也增加了危险程度。
非法采砂屡禁不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背后有“保护伞”庇护。广东省纪检委通报4起涉黑腐败和充当“保护伞”的典型案例,其中两起涉及河沙开采,涉案金额10个亿,涉案人员包括当地水务局、公安局等多部门十余名党政干部。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大川村的村民曾表示,大沙河河段非法采砂者为了赚钱像疯了一样挖河里的沙子,当地执法部门则像是统一换上“失明症”,对盗采视而不见。这种“保护伞”行为让非法采砂有了生存空间,甚至成为滋生利益输送、权力寻租现象的温床。
与非法采砂的暴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合法采砂其实只是份辛苦钱。胶州市一位挖河沙的船老大张某告诉记者:“挣的是份辛苦钱”。他凑了5万多元买了条挖沙船,专门雇了两个有挖沙经验的船工,将船租给一家有手续的合法沙场挖沙。如果正常挖沙,一条船一天差不多能挣200多块钱,干上一个月,除去人工、燃油费,他自己能挣三四千块钱。张某不断重复自己采沙行为的“合法性”,也没有破坏河床,和那些滥采、偷采、超采的人不一样。“采沙人不容易,这钱是份辛苦钱。”
非法采砂猖獗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供需失衡。自2018年以来,全国多地砂石料供给相继告急:河南建筑用砂年需求量约在2.1亿吨左右,而全省经批准许可的河砂开采量仅有4000万吨左右,缺口高达80%以上;福建连续三年年均建设用砂量1.1亿立方米,缺口达75%。巨大的缺口导致砂石价格飞涨。2009年以后,我国砂石价格从不足40元/吨,涨到近100元/吨,涨幅超过200%。截至2021年5月15日,大部分地区的天然砂均价竟高达148元/吨,且涨势不减。
面对日益猖獗的非法采砂活动,国家也在不断加强监管。2016年,非法采砂就已被列入刑法。2019年,国家开始强调合理投放砂石资源采矿权,规范砂石资源管理,鼓励利用废石、尾矿来生产机制砂顶替自然砂使用。在相关部门推动下,机制砂行业迅速发展,年产量达200亿吨。但即便国家开足马力,机制砂依然追不上市场需求,同样面临资源匮乏,普遍性低等问题。
解决非法采砂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和多部门协作。专家呼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,关停资源浪费严重、环境污染严重、侵占土地等所有非法违规采沙场;呼吁行业做好产业协同,制定更加严格的准入门槛,提高对建筑用砂的流通和使用标准,通过市场手段淘汰产能利用率低、利润率低的采沙场。同时更呼吁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,遵纪守法,以更高的社会责任心和行业道德心重塑砂石行业的形象。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,加大违法成本,切断利益链条,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采砂活动,保护长江生态环境。
长江上,采砂船的马达声仍在轰鸣。一边是船工们月入百万的暴利传奇,一边是执法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的艰难执法。
这条暴利链条上,每一环都在贪婪地吮吸着母亲河的血液。从盗采者到运输者,从砂场老板到幕后“保护伞”,共同瓜分着这份惊人的“水下黄金”。
非法采砂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,更是对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。当那些未经处理的海沙被用于建筑,当江河被挖得千疮百孔,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承受着后果。
面对如此猖獗的非法采砂活动,仅仅依靠执法力量是远远不够的。需要从源头治理,加大合法砂石的供应,提高违法成本,切断利益链条,才能让母亲河不再哭泣。